增鲜类物质是指具有鲜美的味道,可用于补充或增强食品风味的一类物质。它不影响酸、甜、苦、咸等4种基本味和其他呈味物质的味觉刺激,而是 增强其各自的风味特征,从而改进食品的可口性。鲜美滋增鲜调味料在调味的环节中起到很大的作用。
纵观鲜味物质的发展历史可见,已发现的鲜味物质有40多种。我国目前许可使用的食品增味剂有谷氨酸钠、5`-肌苷酸二钠、5`-鸟苷酸二钠、5`-呈味核苷酸二钠和琥珀酸二钠等五种。
一、常见的两种鲜味物质:
1、谷氨酸钠:
除具有鲜味外还有酸味,如L-谷氨酸,适当中和成钠盐后酸味消灭,鲜味增加,实际使用时多为L-谷氨酸一钠,简称,俗称味精。它在pH为3.2(等电点)时鲜味,pH为6时鲜味,p为7时因形成谷氨酸二钠而鲜味消失。此外,谷氨酸或谷氨酸钠水溶液经高温(高于120℃)长时间加热,分子内脱水,生成焦谷氨酸,失去鲜味。本品与食盐共存时可增加其呈味作用,加入食品中若超出适浓度,则可口性下降,故有一定的自我限制性。
2、呈味核苷酸二钠:
本品是由5’-肌苷酸二钠(IMP)和5’-鸟苷酸二钠(GMP)按1:1的比例混合而成,可直接加入到食品中,起增鲜作用。是较为经济而且效果的鲜味增强剂,是方便面调味包、调味品如鸡精、鸡粉和增鲜酱油等的主要呈味成份之一;常与与谷氨酸钠(味精)混合使用,其用量约为味精的2%—10%,并有“强力味精”之称。本品易受磷酸酶分解、破坏,使用前应注意钝化食品中的酶。
二、食品加工对增鲜类产品的影响
1、温度:
加热对增鲜类产品有显著影响,但不同鲜味物质之间其对热的敏感程度差异较大,通常情况下,氨基酸类鲜味物质性能较差,易分解。因此,在使用含有这类鲜类物质的产品时应在较低温度下加入。
2、PH值:
绝大多数增鲜类产品在pH6-7之间时,其鲜味强。当食品的pH<4.1或pH>8.5时,其绝大多数鲜味物质均失去其鲜味。
3、食盐:
所有增鲜类产品都只有在含有食盐的情况下才能显示出鲜味。这是因为增鲜类产品溶于水后电离出阴离子和阳离子:阴离子虽然有一定鲜味,但如果不与钠离子结合,其鲜味并不明显,只有在定量的钠离子包围阴离子的情况下,才能显示其特有的鲜味。这定量的钠离子仅靠鲜味剂中电离出来的钠离子是不够的,必须靠食盐的电离来供给。因此,食盐对增鲜味产品有很大的影响,且二者之间存在定量关系,一般鲜味剂的添加量与食盐的添加量成反比。
4、食品种类:
通常情况下,氨基酸类鲜味剂对大多数食品比较稳定,但核酸类增鲜产品(1MP、GMP、I+G)对生鲜动植物食品中的磷酸酯酶极其敏感,导致生物降解而失去鲜味。这些酶类在80℃情况下会失去活性,因此,在使用这类鲜味剂时,应先将生鲜动、植物食品加热至85℃将酶纯化后再行加入。
综合以上所述,对鲜味的影响因素很多,其中动植物中天然存在的磷酸酯酶、温度、PH值等。而这些因素很多是我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,也是食品行业发展中急于解决的难题。为了攻克这一难题,洛阳味之泉调味技术有限公司同江南大学博士团队合作,开发与先进技术同步的鲜美滋增鲜调味料。目前,此技术产品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食品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难题,得到了食品加工企业的一致好评。
味之泉鲜美滋增鲜调味料应用于食品中,具有如下特点:
1、特有的生物调味技术,使产品具有丰厚的、延长的、协调的浓厚风味;
2、鲜味强而持久,耐受性好,适用范围广;
3、超强渗透力、直冲味蕾,使多种呈味分子提供多层次的味觉感受;4、平衡异味,提升产品自然、纯正的本味;
5、修饰香精香料,使产品整体风味更加柔和圆润。